2024-8-22 08:55 AM
hungrybb_hk
小富在人,大富在天
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工作問題一直困擾我,雖沒有離譜到一年換24個老闆,但工作都做不久,每天都想換工作,一直到結婚,還是一樣到某單位服務不久就跟先生吵要換工作,換工作不外乎工作內容、主管、同事諸多問題;跟先生抱怨,先生都覺得是個人問題,是要克服工作,而不是工作來適應你。
有一天跟先生申辦自然人憑證,在家連結可看出所有工作加退保服務單位年薪都一清二楚,諷刺的是先生從大學畢業至今未換過工作,只有一行,我的戰果輝煌,二、三頁都看不完。人家說娶妻要有賢德之外,還要相夫教子,能進得了廚房,出得了廳堂,不是來當花瓶或少奶奶;先生已經放棄我在事業上不可能有什麼風光偉業,只開一條件——要換工作可以,但不能斷薪,一定要找到新工作才能換。
因為有先生的要求,沒像婚前工作換的兇,至目前服務的單位,其他同事都是服務10年以上,想說應該可做長久點,但做了一年多又開始想換,因為工作量一年比一年多,所以又開始每天想換工作的念頭,同樣在一個服務單位其他同事都不會想換工作。
有一天遇到在牟尼精舍修行的師姐,跟我說可以請示問工作,於是用網路請示,開示是:要改善工作方面問題,須補福德資糧,要唸經文各270遍,使我想起了幾年看過一個電視節目,有觀眾提問題,諸如事業、婚姻、家庭、感情之類,此老師會依觀眾問的問題後,她會依腦海看到被問者某世的畫面跟某個動作來回答問題,當有人問事業或適不適合開業,此老師會說她看到的畫面並沒有做善事或是在幫助人,就會建議改行不要冒然自行創業,如果看到的畫面是在有幫助人,她就會說:「可以開業,沒有問題!」,想一想我連上班都上不好,還異想天開要自創業,難怪有的店面生意很好,有的店面常常換,老闆真的那麼好當滿街都是老闆了。
沒唸過經的我,雖然很努力半年才把經文念完,這期間也一直想要趕快念完要換工作,每天還是想換工作,等迴向圓滿後,過沒多久工作有了調整,竟然沒有要想換工作的念頭,心頭定了!而且今年要邁向第十個年頭,對自己已經破記錄,沒待過如此久的工作。這時我才知道積善布施是多重要,跟老師或公務人員相比,自己的福德資糧差太多了,前世一定不是大善人沒有布施,才沒有福報。現在知道人生難得,要一點一滴去行善布施累積福德資糧,謝謝佛祖、菩薩跟精舍師兄姐。
(分享完畢)
先前精舍也曾有過工作一直想換的案例,查出來是業障干擾,把業障迴向後就能夠改善!本篇案例,菩薩是開示「福德資糧」不足,福德資糧不足也會影響工作嗎?這是當然的!一般來說會先從能否進入那個職場開始,比如說做生意、公務員、警察、外商公司、科技業公司……等,有些地方需要大福報才進得去,如果福報不足就難了。
如果已經進了公司,先前也有例子是開示「福報載不住」(閩南語,沒那麼多福報的意思),也就是無福消受這一份職業,所以做不久或是萌生退意!其實這樣的案例就很像上面的例子,因為福報不足,所以一直想退出公司!
這樣的案例也適用於公司,比如說福報賺得到5000萬,但如果多賺了,比如說到達了一億元,這時福報就「載不住」了,可能公司就開始走下坡,甚至可能發生其他變故!這世間該討論的不是做什麼可以賺錢,應該是要先問「福報夠不夠?」
對於這系列的問題,處理的方式也簡單!有業障就趕緊消業障,福報不夠就趕緊補,補完後再廣行善功,比如說多多捐錢布施甚至是流通善書或是影片等,多做這些利益人群的事,往後福報自然富足!
以上言論是否有用呢?讓我們看看名人怎麼說!以下引自網路:
李嘉誠多年穩居亞洲首富,他曾表示:「小富在人,大富在天。」似指冥冥之中有定數。香港十大風水師之一陳伯,據稱是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,他倆之間有著傳奇一樣的故事,近日陳伯臨終遺言再次熱傳網絡。
陳伯,原名陳朗,篤信道教,擅長觀人氣色,能把眼前人的命運,過去和未來一一細訴,預測命中率精確得令人震驚。曾找陳伯算命的香港人有:李兆基、鄭裕彤、劉嘉玲、章小蕙、楊受成、容祖兒、謝霆鋒、黎姿、呂良偉等。另外,還有泰國國王、印度尼西亞以前的總統蘇哈托,都尊陳伯為坐上賓。
陳伯在一次飯局上與李嘉誠相遇,那時李嘉誠三十歲,當時還是個小商人。陳伯給他算了命,隨後問他:你希望將來擁有多少財富,你就滿足了?李嘉誠告訴他,我能有三千萬,就很滿足了。陳伯卻對他說,你命裡的財庫不是平的,是滿出來的,你將來必定成為香港首富!
李嘉誠出身寒門,1940年,12歲的李嘉誠從廣東潮州移民到香港。他14歲投身商界,22 歲正式創業,1958年,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。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鬥,成為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。現在李嘉誠統領長江實業、和黃集團、香港電燈、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。多年來他一直是全球華人首富。
陳伯遺言
陳伯於2003年11月29日在養和醫院病逝,享年78歲。他臨終前,許多富豪都私下到醫院探訪,陳伯也對這些富可敵國的富豪們坦誠了幫助他們「致富的因緣」和「致富的秘訣」。
陳伯臨終前說:「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們,是因為你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。」
陳朗:「其實你們這些有錢人,不是一生修來的福,都是多生累世行善積德,孝親尊師,普濟眾生,才能有現在這些福(財富地位)。」
陳朗:「現在很多人走錯路,想用些手段、權勢或現代知識技術來賺錢,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都只是緣,真正的還是自己要有因(行善積德、孝親尊師、普濟眾生)才行,如果沒有因,我也幫忙不上。」
陳朗:「我現在為什要來受苦(指到香港做了三次手術受盡痛苦),雖然我是好意,幫助你們改變了緣,讓你們早點成功,可以多幫助些人,但這終究是違背了天道,還是要受上天懲罰,天自有祂的道理。」
陳朗:「要成功,除了自己要有種因(福德),還要有好緣,中國人講『和氣生財』是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智慧,待人要誠心正意、和顏悅色,才能結『好人緣』,以後就是這些人幫你成功的,千萬不要財大氣粗,心高氣傲,這是會損福的,《易經》中有說『滿招損,謙受益』就是在說這事。」
陳朗:「做生意要走正路,自己有種因(福德),成功是早晚的問題,福種的厚,緣自然就來的快,急不得。走正路(做生意正正當當、規規矩矩)也是在造福,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人學習,這種福也不是幾個億可以計算的,千萬不要想走歪路,否則福損的很快,命中本來有萬億的福,走歪路,減損成幾十億,自己還以為成功了,沒想到將來要受造惡的果報,實在得不償失。」
陳朗:「現在世道很壞,大家為了求名、求利不擇手段,問題還是出在沒有聖教(聖賢教育),廉恥沒有了,更不要說仁義道德,你們這些人,如果想要世世代代保有富貴,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聖教(聖賢教育)給提倡起來,人人有廉恥,人禍就少了,人禍少,天災自然就減了。」
陳朗:「你們這些人的影響力大,建些好學校,培養好老師,把這事(聖賢教育)做起來,中國安定了,世界各地自然就來學習,做這事,是種現在世上最大的福,行最大的善,誰來做誰就得利,世世代代得大富貴。」
陳伯這些遺言在網上熱傳,其真實性不詳。不過從這些言論可以了解,人今生的富貴是前世(多世)積德行善得來的;而要富貴延續下去,就要「走正路」否則「福損的很快」;興辦教學,教授聖賢教育,可以積大德。
富貴在天
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基於他多年的經商經歷,有過頗有啟發意義的命運感悟:「小富在人,大富在天。」意思就是說,一個人靠後天的勤奮與聰明,完全可以成就小富,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,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。然而,生意人能否成為巨富,就不僅是靠他後天的努力了。
古人云:「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」,老人總說「積德行善」、「祖上積德」等,因為古時的中國人都相信人有輪迴,這世的富貴皆因上世積德;相反,這世的苦難不幸,也因前世的業債。
中國歷朝歷代上至帝王貴胄下至庶民百姓,普遍喜歡卜卦算命,希望預知未來,趨吉避凶。古代帝王有國師幫助治理國事,帝王哪裡做錯了國師會糾正他。國師是修行人,修佛或修道的,德行很高,能通天文曉地理,本身也有功能。
許多華人企業家都相信地理風水,他們想方設法抓龍脈接財氣,修祖墳改風水。有的人福份很大,他對應的天體太大了,很多貴人會去幫助他,有的人是小天體轉生的,福份很快就用完了,假如再做壞事,福份會耗得更凶。
宋朝的名臣、文學家范仲淹在蘇州做官時,曾買下南園一塊宅地,準備造屋居住,風水先生一看便賀道:「此乃寶地,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。」范仲淹笑說:「與其獨占寶地,不如讓出辦學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?」於是他創設學府,延讀名師講學,一時盛況空前,各地紛紛仿效,故有「蘇學天下為第一」之譽。
過去有句話:富不過三代。但是范氏家族福到八代,到民國時期還赫赫有名。
無德之富招禍端
李嘉誠可稱得上是 「富可敵國」,李嘉誠說:「富貴兩個字,不是連在一起的。」他認為,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,盡一點義務和責任。
周朝時,有個人叫陶答子,他在陶城做官三年,名聲並不怎麼樣,但他的家產卻翻了三倍。他的妻子說:「沒有能力而做大官,這是禍害;沒有功勞而家昌盛,這是積災。現在你不修德而家越來越富有,災禍就要到了。」陶答子沒有聽妻子的話,反而將其趕出家門。結果僅過了一年,陶答子就因事被處以死刑了。
富而有德者可以造福於天下蒼生,為富不仁、暴力斂財者則只會禍亂社會、危害民眾。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富豪們,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,他們以辦慈善事業,捐獻,辦學等各種方式回饋社會、造福民眾,因此能安享富貴。
結論:不知行善積德,只知貪求富貴者,就好比沒有燈油而燒燈芯,怎能不自取滅亡呢?財多德少皆是禍。金錢乃身外之物,擁有財富的多少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的品格是否高尚。人生貴在修德,有德者自有福報,健康長壽而衣食豐足。富而無德者即使得利於一時也只是片刻的守財奴而已,因為忘卻了道德與正義良知之人將會獲罪於天,縱然張狂一時也必不能長久。
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