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-See 論壇 » 冷知識專區 » 蒙古人能統治中國,滿清人能統治中國,日本人為什麼不能?

2024-7-25 03:09 PM hungrybb_hk
蒙古人能統治中國,滿清人能統治中國,日本人為什麼不能?

蒙古人能統治中國,滿清人能統治中國,日本人為什麼不能?



現前,我們又看到一種嚴重的業在造,這個業要是造成了,麻煩就大了。日本跟美國聯手,要跟中國打仗。這個戰爭如果爆發,是最愚蠢的戰爭,為什麼?沒有勝負,同歸於盡。日本、美國可以把中國消滅掉,同時中國的報復也能把日本、美國消滅掉,同歸於盡,誰都沒有得到好處。造這種惡業的人,發動戰爭造惡業的人,墮到無間地獄,我們想,他很難出來。那是什麼?殺人太多了。唐太宗奪得政權是靠戰爭,死了以後墮地獄,無間地獄。我們看他那個報告,在無間地獄受的那個罪,現在提起來還心有餘悸,真可怕!這些發動戰爭的人,唐太宗這個碟片多看幾遍,我想他會覺悟了。人不是死了就完了,死了完了就好辦、就沒事,真正告訴你,死了就不得了!你得想到,死了到哪裡去?去不了極樂世界可不得了,為什麼呢?準墮三惡道。三惡道的罪可有得受,時間很長很長,無法計算的。這些事情只有深入經藏的人知道,他相信,決定不懷疑。逞能,一時、短暫,能度幾年?那時間太短了。造極重的業,無量劫在地獄都不能出頭,你說這個何苦來呢?所以說戰爭不能打,尤其是日本人。

我在日本講經,跟大家說過,日本跟中國往來二千五百年,孟子那個時代就有很清楚的記載,二千五百年的友誼,日本的文化完全接受中國的。我很喜歡日本,特別喜歡日本的農村,走進日本的農村就像回到古代,人民那麼樣的純樸。幾千年來,日本人讀中國書,日本的文字是根據中國楷書變化出來的。二百年前的日本人,全都是學漢字,全都是讀漢文。最近這三、四百年,接受西方文化,對中國文化淡薄了。那麼日本一昧想求對外發展,首先就是中國。佔領韓國,佔領中國部分土地,還不斷的想擴張,佔領全中國。可不可以?我跟日本很坦白的說,中國人對國家觀念很模糊,中國人心胸都是天下,蒙古人能統治中國,滿清人能統治中國,日本人為什麼不能?日本人能夠學滿清,真的,中國被它統治,為什麼?同一個文化。可惜沒有學滿清,把中國人不當人看待,處處欺負中國人、虐待中國人,中國人就反抗了。中國人反抗,日本人就無法統治了,畢竟中國那個時候有四萬萬人。

滿清聰明,入關之後對中國人尊重、對中國人安撫,中國人覺得滿清政府比明朝政府還好,就擁護你了。日本人能夠愛中國人,我們同一個文化,像兄弟姐妹一樣,他就統一中國。把中國當作劣等民族的話,那是大錯特錯,那是中國書沒念通。念通中國書就曉得,中國人的智慧是世界上很少能夠相比的。《群書治要》在中國失傳一千年,這個書在日本,日本都非常認真學習。可惜接受西方,就不要中國東西了,麻煩就來了。想佔領中國是不可能的,日本人數太少了,所以跟中國打仗注定失敗。這是最初你沒有想到,認為中國人好欺負、中國政府懦弱,以為三個月就可以把中國滅亡。打了八年,自己亡國了,不用原子彈也亡國。在那個時候情形我們都了解,日本人再能撐,大概不會超過一年,他撐不下去。男子,年輕人能當兵的差不多死光了,到末後的時候十幾歲的小孩都上戰場,你說多殘酷,資源沒有了,都打完了。這自作自受,造這麼重的罪業,不知道懺悔。

所以我勸日本人要跟中國人做朋友,中國跟日本是兄弟之邦,大家都退一步、都讓一步,和睦相處。中國對日本有恩,恩將仇報,這在因果上講,它要遭嚴重的報應。要認真去反省,你在全世界跟任何國家民族關係,沒有跟中國這麼深、這麼久,得中國的利益太多了。這個就是定慧,現在日本人定慧沒有了,真的心浮氣躁,貢高我慢。七七抗戰那個時候,日本人還有不少出家人反戰,都希望不要爆發戰爭。只是一些軍閥他們主戰,他們認為有把握把中國滅掉,而且還是短時間,不是長時間。結果出乎意料之外,中國人愈打愈強,讓日本全國消耗殆盡,最後走向滅亡。勝利之後,外國人建議瓜分日本,四個列強,美國、蘇聯,還有一個是英國,跟中國,四國把日本瓜分,當時中國不同意,他們要廢除天皇,這都是中國人救日本。那個時候蔣介石先生主政,他不同意,他要保留日本的帝制,君主立憲,保存日本這個國家它的本土,否則的話,這四個國家就把它分掉了。這個於日本有大恩大德。忘恩負義的人沒有好結果,怎麼能做這個事情?這小小釣魚島算什麼?千萬不要因為這種小利,引起了全人類絕滅的慘劇,這大錯特錯!日本政界,確實頭腦清醒一點的人,大概就是鳩山由紀夫,這幾天在中國訪問,這個人頭腦清醒。但是他究竟有多大影響?就很難說了。希望這次訪問成功,能夠化解這次災難,那鳩山的功德不可思議。所以人,世出世間無論處什麼事情,心要定,定生智慧,智慧能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,知道應該怎樣去做。沒有定,心是雜亂的,心裡面完全充滿了名利、充滿了自私,就會出大亂子。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